宝宝交往能力,需要教吗?
想必谁都不会否认社交能力的重要,不过事实上,许多父母都抱着类似的想法:孩子的智商发展需要从小栽培,而衬:交技巧根本不用教,它迟早都会自然发展,毕竟,人际交流沟通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不是吗?
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许多社交场合中进行沟通协商,比如商业谈判、向领导提升职加薪的过程,犹如行走于地雷区,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从理论上来说,在社交场合中进行互动所必备的先决条件包括:你要瞳得调节自我情绪(比如,你早已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可能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的),要理解别人的情绪以及社交提示(到别人家做客,难道要等到主人换上睡衣才|光然大悟知道要告辞吗?得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才会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你大概早就明白,没有人喜欢被别人颐指气使),另外,还要懂得与你不太喜欢的人和平共处(比如,上班时要躲开你那讨厌的上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想想看,身为成年人就荀支=么多顾虑,如何能保证孩子有朝一日轻松拥有上佳表现呢?实验证明,社交技巧是需要靠学习得来的,更准确地说,是在与别人有意义的互动中获得的。孩子在家里、小区、早教班、幼儿园的各种
人际互动,都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社交表现。学前交往能力低下,最直接的影响是孩子进入小学产生心理不适应感,比如面对老师的提问,不敢回答;面对其他同学的邀请或拒绝,不能自由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会交朋友,不敢求助,甚至不敢大声说话,没有同伴,多少会有孤独感。有的孩子会借助依赖某个玩具、某个抚养人、过分的行为或举动,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
儿时人缘好,长大后幸福感会更高
专题的开篇就已谈到,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不是未来幸福的“敲门砖”,孩童时期,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才是决定人们长大后幸福感指数的关键因素。我们再把目光放得“短浅”一点,各种不同的实验研究显示,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是否能很容易结交新朋友,或是在小朋友之间深得人缘,可以预见他们日后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积极程度,以及是否能独立完成老师要求的功课。这意味着,社交活跃的孩子,通常比较能够独立地进行学习。这些积极建立新友谊的幼儿园学生,同时能顺利地将自己融入学习环境中,加速自我将来在学校的学习发展。社交能力是天生还是后天的研究发现,两者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性格气质。有些孩子天生敏感,外界及内在力量有很强烈的反应。另外一些孩子,感觉会更安静一些,不容易被生活中的事物所烦扰。这两种孩子反映出了自然平等的一面。一个脾气焦躁的父母,可能会不自觉地强化性格敏感的孩子的性格,增加他的不安全和忧虑感。一个性格平和的父母,通过提供个弹性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减轻性格敏感孩子的焦虑感。另外一种塑造孩子的力量,就是他们成长的外界环境。一个孩子所接受的事物、教育,以及接触的其他孩子,都影响了他的社交能力。
-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玩转科学
- 下一篇:宝宝交往能力,是如何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