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6~8个月之后,排斥陌生人其实是心理在以正常节奏向前发展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安全感的不断巩固,孩子认生的现象也会逐步缓和乃至消失。所以不要过于焦虑。缓解认生现象,亲子依恋的进一步巩固很重要。这将会让孩子越来越确信妈妈的爱,时刻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情感支撑,那种因为感觉无力面对外部世界而引发的“认生”行为自然就越来越没根基了。
那么,在让孩子自然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如何尽量避免发生孩子被吓着或者让对方难堪的情况呢?不妨在孩子接触陌生人前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比如:
考虑到孩子尚未建立对陌生人的好感时,往往会戒备心很重,不妨提醒对方不要急于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可以先通过夸赞孩子、拿玩具给孩子玩等方式拉近距离,然后再慢慢接近孩子。
孩子容易害怕特定群体,比如戴着墨镜、蓄着大胡子的人,在跟这些人接触前,可以先提醒对方去除墨镜等“可怕”特征,然后再采用刚才提到的办法循序渐进地跟孩子互动。
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无论如何努力,孩子都难以接受对方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妨做好解释工作,以便消除对方的挫折感和对孩子的误解。
坤坤现在1岁零7个多月,以前妈妈没空陪他的时候都是他一个人玩,从不会跟在妈妈后面要求抱最近小家伙却变了,变得极其黏人,总是要妈妈抱,一刻也不能自己玩为了缓解他的情绪,妈妈不得不尽可能地陪他,同时又有点担心:如果一味纵容他,说抱就抱.要陪就陪,会不会养成他一直黏人的坏习-陨?凡事满足他的意愿,会不会让他变得任性?
分离焦虑
坤坤的情况,是1~2岁孩子比较典型fit,L,理现象。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对特定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因而也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便感到不安,恰在此时,孩子的表象开始发展起来,大脑中能保留熟悉事物的表象,即使妈妈不在身边,看见妈妈的东珏,也能想起妈妈,出现黏妈妈的行为也很正常。黏人不是坏习惯,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他能够判断自己单独做事与跟妈妈在一起的不同,也有能力做出让自己更快乐的选择——跟妈妈在一起。
- 上一篇:早期育儿小方法你知道多少
- 下一篇:要黏就让他黏吧,千万不要强行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