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龄的孩子,要黏就让他黏吧,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孩子只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才会自然地走向独立。当然,把自己交给孩子去“黏”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他的引导,在放手陪孩子的同时,不妨加强其独立人生的培养。
在亲子游戏时可以逐步让其他家人参与进来,让孩子逐步密切与其他家人的关系,分散孩子的恋母情结。
妈妈在场的情况下,从交给其他家人几分钟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适当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孩子交给其他家人后,逐步延长不在孩子视野里的时间。多次重复出现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离开了还会回来的。
如果需要离开,离开前要郑重地对孩子说,妈妈办好事情回来就来陪你。切记妈妈干万不要因为孩子怕自己离开就偷偷溜走,那样孩子会黏妈妈黏得更紧。
两岁多的俊俊,原本是个十分大方的小男生,以前家里来什么客人,小家伙总是很热情地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贡献出来,看到别人玩自己的东西,还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现在却不一样了,哪怕是喜欢的小表姐来找他玩,自己的东西也不允许对方碰一碰,动不动就说: “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弄得小表姐什么都不敢动,看到小表姐只能待在那里发愣,妈妈觉得不好意思,就强行把俊俊的玩具给她,这下可不得了,俊俊一下子狂风暴雨般发作起来,非要表姐把玩具还给他……
特定年龄
无论是原来多么善于分享的孩子,到了两岁左右,都可能经历一个喜欢揽护东西的阶段,变得特别“小气”,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即使他最亲近的爸爸妈妈,都难以从中分一杯羹。事实上,这种现象意味着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到主张自己所有权的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他的所有权意识得到了尊重,没有被强迫分享,长大以后,他就会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很多成人不了解孩子这个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看到孩子揽护自己的东西,就用成人的眼光,从道德意义上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动辄给孩子戴上“小气鬼”、“自私”之类的帽子,这样做不但难以让孩子学会分享,还容易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形成负性的自我评价,不利于自我意识发展。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不跟别人分享东西,会因为面子上抹不开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从孩子的手里抢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这是非常伤害孩子所有权意识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获得一种“经验”或意识:即使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能主张自己的所有权,因为这是十分不受欢迎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斥责和厌弃。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干涉之下,或许学会了“分享”,钽他的所有权意识,没准儿就由此泯灭了,这样的早期经验,甚至会影响到他的成人生活,或许有那么一天,本来该属于自己的
利益,他也不再敢于主张。
- 上一篇:孩子6-8个月认生其实是正常心理发育
- 下一篇: 4个月宝宝开始吃辅食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