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意愿成了规则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2岁左右是宝宝的第一个独立期,他们会尝试自己吃饭、自己选择衣服,而不要父母帮忙。因此,一些限制他们独立,要求他们听从的规则,他们有可能会选择打破。但是,如果家长规定今后他自己吃饭,他似乎也不愿意,有时候会撒娇,让你喂,因为他会自己选择。此时,宝宝不再只是看着父母的眼神行事,而更多地要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地做一些事情,即使做不好也不要你帮忙,因此,
父母和宝宝在规则的执行中都有发言权。给父母的建议
允许并尊重宝宝说“不”
要对宝宝说“不”,首先要允许宝宝说“不”,尊重宝宝建立自己的界限,帮助宝宝和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给宝宝选择的能力。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有说“不”的安全感,当宝宝的界限得到尊重.他才会尊重并能接受别人向他们说“不”。
正顽告知宝宝具体规则
规则一定要清楚、具体,让宝宝容易理解,让他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么。比如, “你生气了,可以打毛绒玩具或枕头,不可以摔妈妈的手机”,而不是“不要乱扔东西”。规则也不是消极地责备、威胁和抱怨,如, “为什么你总是在床上吃东西?!”“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你不要总是…”
违反规则,需要承摈自然的行为结巢
比如宝宝生气打人,第一次要告诉宝宝不能生气打人,并用其他方式满足宝宝的需要,比如给他一个枕头,帮他发泄多余的能量。当宝宝第二次生气打人,要坚定地向宝宝再说一次“不”,并说明结果,如打妈妈,妈妈会很痛,晚上不能陪他讲故事等。当宝宝第三次犯错,坚决地执行犯错后的约定,跟他解释为什么,并允许宝宝有情绪。你的态度需要温柔而坚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拥抱宝宝,让宝宝知道违反规则并不会失去妈妈的爱,妈妈只是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
- 上一篇:口水太多正常吗?
- 下一篇:3~4岁坚守规则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