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宝宝的快乐天地,专业的师资,集中的小伙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交往和成长。可是,—旦听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挨欺负了父母很可能就坐不住了。
小朋友在幼儿园或在外面跟别人发生冲突了,父母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做幼儿园这么多年来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如果在幼儿园发生冲突,老师肯定知道冲突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原因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最终会促使两个孩子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只要不是极为恶意的,孩子之间一般性的冲突特别正常,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明白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用更包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园里发生的不愉快让大人、特别是是被攻击孩子的家人知道了,大人要做
的首先是不要把事怪罪到攻击你孩子的小朋友或他家长的头上,否则事态往往会发展得特别难以控制。同时,对于已经发展到“攻击”层面的问题,父母也不应过于妥协,而是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被打的原因,如果仅仅因为意见不统一或争抢物品,这是非常正常的。交往技能的学习不可能只通过大人的传授,而要在正常的交往环境中去体验才行。如果的确有孩子经常出现攻击行为的话,也建议被打孩子的父母不要直接找到对方的父母,而是通过老师,
由老师和园方来分析这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由他们出面跟对方父母沟通。
那么父母该不该教孩子“该还手时就还手”昵?
这个问题可以大体分三种不同情况来看:如果有大人在场的情况下,看到这种攻击是带有恶意的,而且受害者蒂殳有打扰到别人时,大人应该马上制止,把这个孩子带离到安全地带,然后观察攻击方孩子的表现。如果他依然嘻嘻哈哈无动于衷,应该及时告知他的监护人。
如果对方产生攻击眭行为是因为你的孩子无意中冒犯了他,这时要及时地和双方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下次该如何避免,这会是—次非常好的培养同理心和训陈社交技巧的机会。但更多情况下,可能是在孩子们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因观念不统一产生的一些习惯性“打”、“推”行为,我倒是觉得,这时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因为孩子之间的相互冲突,在大人的看护下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后果,但这次经历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当我面临冲突的时候,是否要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而以暴制暴往往会让这个孩子遭受更大的暴力。当我们教给孩子用非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时,孩子长大后受到的攻击才可能会更少。
一h
- 上一篇:社交困惑: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商
- 下一篇:让父母最头疼的交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