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实际上是利用人体天然的免疫功能,通过适度刺激,也就是让孩子少量接触病原微生物,在不致病的前提下,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给宝宝按规定接种疫苗,非但不会使他自身的免疫力受到破坏,还会帮助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是一个让孩子的身体于安全前提下尽早与病菌相遇从而产生抗体的过程。等孩子以后再遇到同样的病菌,身体的免疫系统就能够很快地识别它并作出防御反应。
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些不良反应,恰是免疫系统“演习”的实证。说明它开始作出积极反应,已经启动防御机制。相对于生病的严重性来说,接种疫苗带来的轻微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接种疫苗却还是得病的情况很少见,主要原因有几种。
疫苗的有效率没有达到100%。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有效率大约在90%一98%之间,所以少数孩即使接种了疫苗,还是会得病。不过,症状要比没有接种疫苗的孩子轻得多。
灭活疫苗需要通过多次接种才能让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至少一个月才能真正起作用。在此这期间孩子接触了疾病病原体,就有可能因体内抗体数量不足而得病。
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一些人为错误,如宝宝吐出部分脊灰疫苗糖丸,注射时有液体溢出,注射部位不正确等。
虽然孩子是在生病中建立起自身的免疫系统的,但一些严重威胁宝宝健康的疾病,直面也许会有致命伤害,所以需要预防。接种疫苗是非常聪明的预防方法,也是非常积极的方式,既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获得相应的抵抗力,又不会让孩子真的得了严重的疾病。
接种疫苗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一些曾经肆虐的传染病就是因为疫苗接种的普遍性才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被彻底消灭。所以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大规模流行。
- 上一篇:如何正确使用婴幼儿成品辅食?
- 下一篇:母乳,免疫防线建立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