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儿4岁多,有一次,她弹钢琴很不专心,爸爸批评她后,她不仅不虚心,说了她两
句后就大哭起来。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在幼儿园批评她后,也会大哭,我也有些担心,是不
是平时对孩子太溺爱了,她以后会不会经受不了人生中的任何风雨啊?
答:通常对孩子的教育是以肯定为主.孩子在喻快的情绪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智能发挥。这个孩子是一个有好胜心的孩子,对这类宝宝.不能单凭其哭闹就认为是脆弱,是经不住批评的,宝宝本身就处于睛绪化的年龄阶段,一时不开心,哭是本能反应,哭是一种情绪表达,发泄出来本身就是宝宝自身在平衡自己、修复自己。另外.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如果孩子不专心练习钢琴了,最好不勉强,因为不专心意味着她的兴趣点没在此处,没兴趣就容易出错,出错再被批评,这样过程就会变得不快乐了。对于孩子来讲,保持兴趣与带来快乐是他们做一件事情的意义。
不适度溺爱和批评需要反思
这位妈妈也提到了平时对孩子太溺爱了,如果你已经质疑自己的态度有欠妥之处.反恩一下是必要的。父母对孩子不适度的溺爱和不适度批评是相联系的,因为无论是溺爱还是批评孩子,多是以我们成人的喜好或认为的标准为主,而个是以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能力为主。所以,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变成我让你成为什么样子,而需要静下心来,体会—下孩子的
感觉和愿望是什么,根据孩子的个体气质和能力,帮助其未来发展得较好。
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
陪伴孩子发泄情绪孩子哭闹时,父母陪伴在一旁,不要说什么或者急于控制令自己感觉不快的“局面”。在孩子沉浸于自己的情绪爆发状态时,批评、解释、宽慰、讲道理,这些
办法基本上都是无效的,最好让他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从游戏开始培养受挫能力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父母可以从做游戏开始。游戏之前,父母和孩子协议在先:谁输谁赢都不许闹脾气,谁闹脾气就终止游戏。表面上这一约定是泛指所有的参与者,但我们明白这显然是为孩子而制定的。说好了再玩,让孩子在约定面前学会接受和忍耐,游戏中的挫折是相对小一些的,也是容易被淡忘的,用这一做法提高孩子现实中应对挫折的“免疫力”。在游戏中,即便你们察觉孩子输了不高兴也没关系,可以不理睬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服气和委屈,让孩子带着情绪继续玩下去。按约定坚持下来就能生效,孩子就不再那么脆弱了。
- 上一篇:尴尬问题GPS
- 下一篇:孩子太“大方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