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崔大夫和徐凡老师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生长的问题。如果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过,如果你曾经为他的生长而焦虑过,那么,走进本期诊室解解压吧。
崔玉涛
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医生。微博粉丝超过200万,在年轻家长中有极高的口碑,每年多次的国际医学交流,他能把最前沿的育儿知识传递给你。
著有《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
话题,从一个诊室里的故事开始
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诊室,说孩子偏瘦,让我看看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看到孩子,第一感觉是他并不瘦,因为孩子个子高,他的体重大概在75%的水平线上,但身高超过了l 00%,所以看起来偏瘦。家长说,他们最苦恼的问题是孩子吃得不够多,因为他的体重没长上来。仔细一问,孩子吃得并不少,我问她:你们觉得孩子吃的量还少吗?是不是跟你们吃的差不多了?”她说:“带着孩子出门,谁都说这孩子瘦,我想,他没有长起来,可能是吃得不够多,想计您给他看看,怎么才能让他吃得更多些。”
纠结来自哪儿?
孩子长得不错,为什么家长却耿耿于怀他的体重?其实更多的是家长的心理关过不去,并不是孩子真的长得不好。带孩子出门,邻居、朋友可能在寒喧时说了句: “你们家孩子怎么这么瘦7:…家长心里就纠结了。其实,别人并不知道孩子的年龄究竟多大,只是从体形上看偏瘦,肯定不会有人详细地问孩子多大了,体重多少,身高多少,然后再给你详细算算孩子到底瘦不瘦。
正因为如此,家长才更郁闷了,总不能次次都特别解释自己孩子的年龄,其实他并不瘦,只是比同龄人高,所以显瘦,…。为了让孩子不再被别人说,还是想办法让他多长点儿肉吧。
这样的情况我见过不少。有的家长说如果给孩子吃一种药,可以促进他长牙,我们家孩子怎么还不长牙,我问他们,你愿意吗?他马上就说不愿意,因为他也知道没有必要。但抱着孩子出门,别的同龄孩子都长牙了,就自己的孩子还没牙,心里觉得特别不踏实。孩子是自己的骄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发育正常甚至更好,最起码不能有被说的机会吧!很多家长都是这种心理,纠结点在这儿,并不是为孩子的发育担心,因为他知道,孩子其实发育正常。
生长发育的误读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方面,家长很容易出现两种被误导的情况:一是把邻家孩子当标准。二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把邻家孩子当标准的,总是觉得人家的孩子比我们家的孩子长得好,越比心里越没底,又是羡慕别人又是心里惭愧。而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更是诚惶诚恐,害怕自己一不注意,孩子就比别人起跑晚了。
这样的两种心理,让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时,多好都觉得不够,这令他们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上找不到目标,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无论孩子是什么情况,他都觉得不是理想状态。这和孩子生病时家长的目标还不一样,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的目标都很明确.别再咳嗽、不再发烧、腹泻治好了…当这些情况得到解决,他的目标达到了,就会心安。而因为生长发育没有目标,所以家长心里总是不安。
生长曲线,让没底的心安定下来
怎么解决家长的这种焦虑?办法很简单也很有效:给孩子画生长曲线。从网上下载一套生长醢线图,定期将身高和体重在表上描绘出来,然后连成线,就是孩子独一无--B9生长曲线图。画生长曲线相对来说是最科学、最准确的,因为它有动态性,通过曲线能看到孩子生长的变化趋势,他长得快还
任何一个父母都会拿自己的孩子来比较,不管怎么比,和谁比,总之都要比。所以,比是常态,如果说让他们以后别再比了,那真是很难很难。
比较可以有,关键是怎么比,怎么在比中发现问题。像刚才崔大夫说的,家长不是拿羞生长曲线比,而是拿邻家的孩子来比;或者有的家长虽然拿着孩子的生长曲线比,但并不是全面地、动态地比,而是拿着生长曲线的某一个点的值来比,身高值、体重值,这样就会出现崔大夫诊室里那个家长的苦恼:不是觉得孩子瘦了就是觉得孩子矮了,这样的比较,都会造成家长的各种焦虑。
并不是说绘制生长曲线就可以不焦虑了,就像不可能完全不比较一样,完全不焦虑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情况该引起警觉,什么情况焦虑是多余的。
- 上一篇:父母的觉醒,教育的开始
- 下一篇:宝宝春季调养秘方